今天
全国高考正式开启
各部门积极做好应对
保障考生顺利参加考试
6月7日至10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将正式拉开大幕。为全力保障考生和考务人员出行便利,最大限度为广大考生提供交通保障服务,天津交管部门对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再部署。
全力保障考点周边秩序。高考期间,全市交警将启动高等级勤务,全员上路加强道路交通疏导管控。在严格落实高考13项服务举措的同时,在每个考点安排1名属大队负责同志作为责任人,组织开展考场周边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在每科考试开考前2小时至考生入场结束、考试散场前半小时至散场完毕,保证充足警力提前在岗在位,提前规范各考点周边行车停车秩序,全力保障各考点周边交通秩序良好。
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全面加强禁鸣区内鸣喇叭、货车闯禁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治理,严格控制交通噪声。加强考点周边考生家长和其他涉考人员的引导,严防车辆、人员长时间占路停留,保障校园门前及周边道路通行顺畅,并视情对部分重点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置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
精细实施参考车辆、人员管理措施。高考期间,对持有通行证、考生及考务人员驾乘车辆实施不限行措施,并允许其在高峰期间临时借用公交车道通行。对发生轻微交通事故、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的接送考生车辆,在核实身份、留存相关证据后“先放行后处理”,最大限度给予通行便利。同时,依托现有道路条件,妥善为考生家长、监考人员及巡查人员车辆行驶、停放提供便利条件。
因今年高考时间正值正常工作日,送考车辆及早高峰通勤流将相互叠加。建议考生和家长提前熟悉考场,并规划好出行时间、路线、方式。驾车送考车辆应服从考点现场交警、辅警指挥,即停即离,或将车辆停到附近停车场或指定停车区域,切勿违法停车。
非送考车辆应尽量避开考点周边路段,选择其他道路绕行,过往考点时应减速慢行,不鸣笛、不猛踩油门和刹车,做到文明驾驶、礼貌行车。
高考期间,交警将根据各考点实际交通流量变化适时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并通过“平安天津”“天津交警”微博平台及时对外发布,请广大考生及家长及时予以关注。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准备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部分省(区、市)由于考试科目设置不同,9日、10日也安排了部分考试科目。教育部部署各地加强高考服务保障,提醒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准备。
高考前,教育部专门作出部署,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考试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以考生为中心,加强治安出行、食宿卫生、防暑降温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为残障考生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合理便利,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考试环境。要充分做好考试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的应对准备工作,确保高考平稳顺利举行。
教育部特别提醒广大考生:
一要了解并熟知《考生须知》,严格遵守考试规定,提前准备并携带好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
二要提前了解考场防疫措施、个人防护注意事项等,准备好合规的防疫物品,并做好赴考途中的个人防护。
三要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考虑体温检测等因素,预留足够赴考时间。
教育部发布高考防骗提醒
5日,教育部发布高考防骗预警,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诈骗案例和虚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莫购“高考答案”
临近高考,网上会出现一些所谓的“高考答案”,有人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考生和家长钱财。教育部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考生及家长不要心存侥幸,购买所谓“高考绝密答案”。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李强表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是触犯刑法的违法犯罪行为。请广大考生一定要提高法律意识,了解法律规定,自觉遵法守法,诚信考试。”
考后宣传“押中题”
考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往往通过网站论坛、QQ空间或自媒体建立标题栏,发布空白内容的“占坑帖”并隐藏,考后再将从网上获得的试题内容等重新编辑到“占坑帖”中,以此制造考前获得试题或“押中真题”的假象,并作为噱头进行培训辅导宣传。
教育部提醒,近年来,这类“占坑帖”时常发生。他们通过掌握管理员的权限,制造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假象,以此蒙蔽考生。其背后目的就是实施诈骗,谋取利益。高考试题试卷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广大考生切勿轻信这类虚假宣传。
侥幸心理不可有
近几年,作弊器材五花八门:从仿形橡皮、直尺作弊器材到低频隐形耳机,再到调频手表……随着6月高考季的来临,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兜售作弊器材,宣称只花千元就能轻松考过,诱导考生作弊。
教育部提醒,在高考中非法制售和使用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属于违法犯罪行为。相关部门提醒考生,高考作弊轻则取消成绩,重则违法犯罪。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表示,“2021年以来,公安机关侦破涉考刑事案件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5名。公安机关将加大工作力度,一旦发现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等危害高考安全的犯罪线索,立即开展侦查调查。”
恪守诚信警钟长鸣
随着高考将至,网上开始出现所谓的“替考”“枪手”等广告信息。这类信息声称“有门路”,可以找到大学生或者往届生来替考,需要提前支付“保证金”,成绩出来后再按照“协议”支付款项等。
教育部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李强介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在高考中组织考试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而‘情节严重’行为,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渠道”上学不可能
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不法分子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 “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教育部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
“山寨版”以假乱真
近年来,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招生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被一些个人和机构提前抢注,假冒、仿冒高校或官方招生机构和学校网站、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教育部提醒,每年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进行查询核实,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或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利,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